大佛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惠福东路,始建于南汉(公元917-971)。原名新藏寺,明代扩建为龙藏寺,后改为巡按公署,清顺治元年(1649)公署毁于火灾。平南王尚可喜于康熙二年自捐王俸,仿京师官庙制式兼具岭南地方风格重建殿宇,在清朝顺治至乾隆年间曾兴盛一时,成为广府五大丛林之一,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观赏价值,是岭南有名的佛教名胜古刹。
文革后,大佛寺大雄宝殿按原貌修复,三尊大铜佛像亦重铸,海内外游人香客前来参访礼佛与日俱增。1993年大佛寺被广州市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大佛寺座北向南,大雄宝殿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,正中供奉黄铜精铸的三尊三世佛像,各高6米,重10吨,为岭南之冠,“大佛寺”因而得名,虽历三百多年风雨侵蚀而风貌尚存。安南(今越南)王捐赠的优质木材作梁柱框架,目前亦基本完好。山门对联“大道有岸,佛法无边”,提“大佛”二字作鹤顶,原出自平南王谋士金澄之手,现见金漆题字则为赵朴初先生之墨宝。